近日,由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主办的学校第十二届勷勤论坛之华电分论坛,在大学城校区理5栋二楼报告厅举行了多场学术报告。研究院田国副研究员、高宜逊博士、陈旺桥副研究员、张振特聘研究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田国报告主题为《多铁纳米阵列制备、畴结构调控及相关物性探索》。他指出,多铁性材料在信息处理和存储方面有重要用途,如存储器、换能器、传感器、逻辑器件等。随着人们对低能耗、高速、高密度信息存储和处理器件需求日益增长,作为高密度信息存储媒介的低维纳米多铁性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由于多铁性材料纳米结构的尺寸和表面效应对其畴结构影响显著,进而影响其电导、磁性、磁电耦合等诸多物理特性,也因此成为畴结构和性能调控的有力工具。尤其是最近在低维多铁纳米结构中发现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新颖物性(如畴壁电导等)的奇异拓扑畴结构,为建构新一代拓扑畴电子器件打开大门。此外,纳米多铁材料的尺寸效应还可影响其磁电耦合效应,改善电驱动磁翻转性能。由于低维纳米多铁性材料这些优异的特质,成为近年来多铁研究的热点。
高宜逊报告主题为《荧光传感技术在微痕量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他围绕荧光传感技术在微痕量爆炸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他介绍道,出于防范暴力恐怖活动、保障公共安全的迫切需要,微痕量爆炸物检测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由于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不便携带等因素,诸如气相色谱-质谱、离子迁移谱等大型仪器在实际场合中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荧光传感技术以其快速、灵敏、准确、高选择性的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检测痕量化学物质。
陈旺桥报告主题为《新型大π共轭有机功能性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陈旺桥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以有机共轭分子为代表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引发了一场光电材料领域的革命。发展至今,有机材料在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场效应晶体管、电存储等领域相继获得应用,新型大π共轭有机功能性材料收到了广泛关注,设计合成了许多新颖的性能优异的光电功能材料。
张振报告主题为《纤维素纳米晶的改性和应用》。他讲解道,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CNC)是从木浆或棉花中提取的一种纳米棒,其长度约为200纳米、直径约为10纳米。纤维素纳米晶作为新一代纳米材料,具有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好、力学性能优异、水分散性好、自组装成液晶结构、成本低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纳米材料环境污染严重、量产难和成本高的缺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复合材料、汽车、废水处理、药物控释、超级电容器、电池、皮克林乳液、水凝胶和气凝胶等等。近年来纤维素纳米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被誉为十大未来最具潜力的材料之一。
田国是华南师范大学特聘副研究员。2009-2019年于华南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2017-2018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CSC)赴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联合培养。2019年7月由华南师范大学“青年英才”计划引进,入职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研究方向为多铁性复合物薄膜及纳米结构、多铁异质结磁电耦合、纳米尺度铁电畴及新颖物性,包括畴壁电流、拓扑畴等。在ACS Nano,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发表。
高宜逊,2010年获中山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士学位,2016年获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微电子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碳材料与石墨烯在传感分析领域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在Journals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stry
Communication,Analys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专利2项,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陈旺桥,华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2011年6月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获得有机化学硕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周其林院士。2017年6月于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已在Angew. Chem. Int. Edit., Adv. Mater., J. Mater. Chem. A.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总被引1088次。
张振,2009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年获得华东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化工系材料与纳米技术双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曾就职宝洁(上海)有限公司任供应链经理,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在法国波尔多大学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得高分子和化学双博士学位。
拟稿人:李林佳、潘杨松、黄小聪、王语盈 摄影:李永锐、张哲 审核人:陈必华书记